慈善公益報(謝昱航)9月1日舉行的中華慈善論壇上,浙江工業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法學院院長呂鑫在《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的功能》的演講中提到,目前我國共有12636家慈善組織,但該數量僅占社會組織數量的1.42%,大量公益性的社會組織不愿意登記認定為慈善組織。
慈善組織總量不足,已引起不少業內人士關注。早在2020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慈善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全國慈善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就提到,全國有社會組織80余萬家,慈善組織占比只有1%左右,數量上不能適應我國慈善事業的現實需要。
我國社會組織保持了穩定增長,目前已有近90萬家社會組織,從業人員已超1100萬人。為什么慈善組織在社會組織中的占比多年保持在較低水平?
慈善組織沒有政策優惠上的比較優勢
“這個問題,要從權利義務的角度去分析,現在很多社會組織不愿意被認定為慈善組織,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是對慈善組織的賦權不夠!苯,呂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據呂鑫分析,目前慈善組織在稅收優惠方面有兩個資格,一個是公益稅稅前扣除資格,還有一個是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這兩個資格的獲得,慈善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一樣,需要另行申請。而在其他各國立法中,慈善組織經過認定,尤其公信認定之后,稅收優惠資格是同步獲得的。在我們國家,慈善組織的稅收優惠資格不是一次性到位,且并非獨有的資格,其他社會組織同樣可以申請享受相關的稅收優惠,導致慈善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在政策優惠上沒有比較優勢。
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是公開募捐資格。慈善組織只有在成立兩年之后,才能申請公開募捐資格。但是,其他社會組織不用申請公開募捐資格,通過合作募捐的方式也可以實現公開募捐。既然不用走相關程序就可以完成同樣的事,那社會組織何必申請成為慈善組織?
呂鑫進一步分析說,社會組織被確定為慈善組織之后,其承擔的義務反而加重了,比如說信息公開義務、年報義務。權利沒有增加,義務反而增加了,導致大量社會組織不愿意登記認定為慈善組織。
慈善組織需要進一步賦權
慈善事業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慈善事業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把充分發揮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納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部署之中。慈善組織總量不足,與慈善事業面臨的新使命和承擔的新任務不相適應。那么,如何促進慈善組織的發展?
在呂鑫看來,慈善組織數量的不足導致慈善組織的競爭壓力較小,進而導致專業化程度較低、同質化程度較高等問題,多數慈善組織的慈善目的較為寬泛,只有少數慈善組織開展專業化慈善活動。而要促進慈善組織數量的增加,就要進一步對慈善組織賦權,加大對慈善組織的政策支持力度。
“慈善組織是專門從事公益性活動的社會組織,像行業商會這類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等,主要講互利性。第三次分配更多強調公益性,對慈善組織這類公益組織,當然要促進,促進的方式主要是賦予相應的權利。比如說從慈善募捐的角度,要同步賦予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另外,要同步賦予慈善組織稅收優惠資格!眳析握f。
加大對慈善組織的政策支持,不止呂鑫在呼吁。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鄧國勝曾表示,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中期來看,發展慈善組織是關鍵。慈善組織是慈善事業的重要載體,是動員慈善資源的主體,慈善組織的數量規模與能力、慈善組織的公信力與透明度直接關系到慈善資源的募集、分配、使用和管理。慈善組織能力強、公信力高,對慈善資源的動員有較大的正向作用。慈善事業的發展,政策干預相對容易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稅收激勵,像股權、慈善信托的稅收優惠等。
促進慈善組織發展推力頻現
促進慈善組織發展,不只是專家呼吁,一些部門和地方已經實際行動起來。
日前,廣東省廣州市印發實施《廣州市促進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其中明確,大力培育發展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提高慈善組織在社會組織中的占比。
《措施》強調,將在財政、稅收方面積極扶持培育社會組織。比如,健全完善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制度體系,協調配合行業管理部門將政府部門不宜行使、適合市場和社會提供的事務性管理工作及公共服務,通過適當方式交由符合要求的社會組織承擔;持續深化開展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拓展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的領域和區域、探索新模式新方式,引導更多社會資金參與其中;保障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依法享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對公益性社會組織符合公益事業捐贈票據管理規定的申請,及時予以核準,并支持慈善組織依法依規開展保值增值投資活動!洞胧吠瑫r支持社會組織參與標準化建設,主導制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的社會組織,將按廣州市標準化資助政策予以補助。
9月7日,四川省民政廳、省委“兩新”工委、省委統戰部、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市場監管局、四川省稅務局等十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全省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要進一步提高慈善組織在社會組織中的占比。
3月7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九場,山東省民政廳一級巡視員馮建國表示,將加大慈善組織培育發展力度,推進慈善組織登記認定工作,進一步擴大慈善組織規模,力爭到2023年底,全省慈善組織從現在的800家再增加10%以上。省民政廳將推動社區基金、慈善信托發展,進一步拓寬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慈善的渠道和形式。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修訂正在進行,整個修訂草案都體現了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總基調,同時在第十章新增6條促進措施。
從國家的制度頂層設計到各地的具體政策,促進慈善組織發展成為一個共同取向。慈善組織發展的政策環境,正在持續優化中。
長按二維碼查看電子報
歡迎到全國各地郵局訂閱《慈善公益報》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66
郵發代號:1-194
訂閱熱線:010-65802387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慈善公益報社」,搜索「csgybs0266」即可關注,[
閱讀原文]。